在化學分析、材料鑒定與藥物研發領域,
TJ270-30A紅外分光光度計通過測量物質對紅外光的吸收特性,實現成分識別與結構分析。這一科學儀器的精準運作,依賴于多個關鍵部件的協同配合,共同構建了一個高靈敏、寬波段的光學探測系統。

1、光源
提供穩定、連續的紅外輻射。常用硅碳棒或能斯特燈,工作溫度高達1000–1500℃,發射波長覆蓋中紅外區(4000–400cm)。光源需預熱穩定,輸出強度均勻,確?;€平穩。
2、干涉儀
TJ270-30A紅外分光光度計的核心。采用邁克爾遜干涉儀,由定鏡、動鏡、分束器組成。動鏡以納米級精度移動,將入射光分裂并重新合成,產生干涉圖樣。其高通量、多路復用與超快掃描優勢,大幅提升信噪比與分辨率。
3、樣品室
容納待測樣品,設計兼顧靈活性與密封性??蛇m配多種采樣方式:
透射法:液體池、KBr壓片;
反射法:ATR(衰減全反射)附件,無需制樣,適用于固體、凝膠;
氣體池:長光程池用于痕量氣體分析。樣品室需防潮,避免水汽干擾特征峰。
4、檢測器
將紅外信號轉換為電信號。常用:
DTGS(氘代硫酸三甘肽)檢測器:室溫工作,穩定性好,適用于常規分析;
MCT(汞鎘碲)檢測器:液氮冷卻,響應速度快、靈敏度高,用于微量或高速掃描。檢測器性能直接影響信噪比與檢測限。
5、分束器
位于干涉儀中心,將入射光分為兩束。通常采用KBr基片鍍膜(如Ge),要求在寬波段內具有高透過率與反射率。易吸潮,需在干燥環境中維護。
6、控制與數據處理系統
內置高性能計算機與專用軟件。采集干涉圖后,通過快速傅里葉變換(FFT)算法將其轉換為紅外光譜圖。支持譜庫檢索(如Sadtler、NIST)、峰位識別、定量分析與多組分擬合,將原始數據轉化為可讀。